2007年5月12日 星期六

台十七線上的單車邂逅(一)

馬英九口述,羅智強整理  2007.5.12於高雄國軍英雄館

第二日的青春鐵馬向前行,從屏東枋山到高雄市國軍英雄館,這一天,我們騎了七十五公里,足足比第一天多騎了二十五公里。

與第一天的「照表操課」不同,第二天,我們的單車行走得比較「隨興」。當我看到一些特別的人、事、物時,我會請車隊停下來,和當地的鄉親、過往的行旅聊聊天、交換意見看法。

將趕路的念頭放下

比較第一天與第二天的心情,中間也有許多的變化。在第一天從鵝巒鼻到枋山的路程中,我沿途看到許多賣洋蔥的鄉親,這些洋蔥掛的賣價很便宜,我很想停下來問問鄉親們賣得如何?生意做得如何?但當時的我心中掛著「行程」,雖然很想停下來,稍一掙扎,便繼續向前趕路。

但我發現,其實大家的腳力不錯,車速頗快,事實上可以勻出了很多時間停足下來發現、關心一些基層問題。於是第二天一上路,我的心裡一直掛著那些賣洋蔥的農友,我就告訴自己,把趕路的念頭放下,有機會要和這些鄉親談談聊聊。

雖然我心裡惦掛著「洋蔥」,但從枋山出發後,在枋山以北我沒有遇到賣洋蔥的鄉親,一路上倒是有許多賣芒果、賣蓮霧的農友,我想再不停下來,我就少了瞭解農友鄉親生活甘苦的機會了。

鐵牛與鐵馬的相會

於是當我在路上看到一台俗稱鐵牛、用來運載芒果的農運機,我立刻停了下來,來個鐵牛與鐵馬的兩鐵相會。二位一老一少的農友看到我們在鐵牛車前停下來,非常的開心,一陣寒喧後,便熱情地表示要送一大籃的芒果給車團的隊友們。我則堅持必須用買的,老農友禁不住我們一再的堅持,最後讓我以行情價買了三大籃的芒果,用來慰勞車友們的辛勞。

和農友閒談他們務農的甘苦,他們又熱情地邀請我到他們的面積超過五十甲的果園參觀,看看果農們種植與採收芒果的情形。這時我們才知道,原來那位年輕果農是五專畢業,學的是資訊管理,他說,務農的生活有許多不為外人所知的辛苦,而且風險也不小,往往要看天吃飯,有時一個颱風來襲,就會眼睜睜地看著心血泡湯。

這時,我又看到一對夫妻正在果園裡挑選芒果裝箱,旁邊站在一位高高帥帥的年輕人,那位年輕人是輔大歷史系畢業的,原本想在高雄找工作,但景氣不好,工作找得並不順利,現在正在準備公務人員高考,藉著準備考試的空檔,來幫父母做一點農事。

問他為什麼不留在家鄉務農?他只靦腆地說,他還是想做公務員,也許等公務員退休後,他會再回屏東來種水果。

隔代化的農村失根危機

透過與農民們個別的、實際的接觸,其實投射出的是一個總體的、抽象的農村圖像,台灣的農村生活由於收入不夠安定、風險大,逐漸有隔代化的情形。這使得農業出現了漸漸失根的危機,如何把優秀的年輕人吸引回到農家、回到家鄉,由於社會環境、經濟結構的變遷,單單從增加農民的農業所得著手效果恐怕極為有限,也必須努力思考增加農民們的非農業所得,發展精緻的、休閒的、服務業化的農業,這些都是政府該思考的問題,也是每一個政治人物要思考的問題。

繼續沿著台十七線向北前行,大約上午十點左右,由南向北疾行的我們,看到對向車道有二位年輕的女孩,一副長程旅行的裝備扮相,騎著單車由北向南往鵝巒鼻的方向前進。看到了志同道合的車友,鐵馬團隊興奮地向她們打招呼,二位年輕女孩停下了腳踏車,我們就隔著公路大聲地對話。

品蓁與莉姍的單車遠征

當我聽到她們說她們是從台北騎下來的,預計花三個禮拜環台一周,我們都非常地欽佩,由於我們這一側恰好邊上有個停車場,二位女孩大方地繞到了我們這一側,我們便在停車場談起騎車的花絮,這二位女孩分別來自台北與高雄,住高雄的品蓁先坐車北上與住台北的莉姍會合,然後從台北向南騎,開始她們的環島旅程。

我興奮好奇地向她們提出了許多問題,品蓁和莉姍和我一樣一直有環島的心願,她們希望透過單車這個載具實現這個心願,她們希望一踏一輪地走過台灣的土地,去發現、去體驗台灣的美麗,而她們也沒讓這個心願只是單純地留在心中,而是實際地邁出了步伐去實現。於是他們向公司請了三週的長假,開始她們人生第一次的單車遠征。

談到行腳台灣的感想與印象,品蓁和莉姍還異口同聲、興奮地告訴我們:「台灣真的好美,台灣人都很熱情、很善良。」品蓁和莉姍百分之百地說出了我心中的感覺,我們都希望透過親身體驗感受台灣的美、台灣人的感情,這才是真正熱愛這塊土地的作法。我想,每一位願意踏出步伐,用心體驗的台灣之美、台灣之善的人,都必然會有相同的感覺吧。說一萬句「愛台灣」,不如走一萬步台灣路,不是嗎?

他鄉遇知己,第一次索取簽名

聽到品蓁和莉姍談述騎車環島的想法,真讓我有他鄉遇知己的感覺。我興奮地要求她們在我的衣袖上簽名,當她們簽完名後,我突然發現,這輩子在別人的衣服上簽名以萬計次的我,這輩子還是第一次請人在我的衣服上簽名呢!

帶著滿滿的祝福,我們和品蓁、莉姍互道珍重,她們繼續向著鵝巒鼻的方向前行,我們則向著高雄出發。結束了這一場台十七線上的美麗邂逅。

(下篇待續)

沒有留言: